医院文化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医院使命:弘扬中医药文化  促进中西医结合  保障人民身心健康


医院宗旨: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医院院训:仁慈博爱  笃学精业  


医院精神:求真实干  创新争先  团结合作  感恩共赢


发展理念:人才强院  管理活院  质量立院  文化兴院


核心价值观:爱诚为本 患者至上  


安全理念:警钟长鸣  预防为先  依章操作  责任到人


院徽.jpg


医院院歌.jpg


见证卓越

朱广海

 

“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故乡,有其广袤的平原、源远流长的京杭运河、古韵悠悠的黄河故道,哺育出一枝枝绚丽的奇葩,沛县中医院就是其中一枝。

神医华佗曾在沛地行过医,所以中医院又称华佗医院。沧海桑田,日月常新,经过60年风雨沧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沛县中医院已成为一座拥有大批专家人才和中西合璧医疗实力的现代化医院。

迈向卓越是这个团队的目标追求。他们的追求,不仅仅是医疗设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履行天职的卓越。从院长到专家、到一般工作人员,虽然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敬业奉献;各个科室职能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病人至上。无论是从对就诊群众的医疗服务,还是对住院病人的细心呵护;无论是从对贫困患者的关心照顾,还是对突发灾难的全力抢救,都体现了他们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在一些行业与部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严重缺失的今天,华佗医院为我们带来的无疑是一缕和煦的春风、一束灿烂的阳光。



沛县华佗医院的由来

郭思沛


江苏省沛县华佗医院是徐州市一所县级中医医院。取名华佗医院,确是有它的来历。

华佗是三国时著名的医学家,他发明的麻沸散要早于欧美国家麻醉剂1600多年。他的麻醉术曾传到日本、朝鲜、摩洛哥和阿拉伯等国家,被誉为中医外科鼻祖。华佗五禽戏,不仅对国内影响,十八世纪末,中国医疗体操——五禽戏,由法国传教士Amiot传入欧洲,对现代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的形成及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他精通针灸,长于内、儿、妇产及药学。他热爱人民,性格刚直不阿,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人民称颂,而且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据《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华佗字元化,名敷,曾“游学徐土,”到过彭城〈今徐州市〉、广陵〈今扬州市〉、盐渎〈今盐城市〉、琅琊〈今山东临沂〉、沛丰〈丰县〉、沛〈沛县〉、东阳等地。沛县地处苏北,是华佗来往必经之地,历史悠久,特别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碑和歌风台,更是远近驰名。华佗作为当时的名仕名医,游学游览到过彭城,当然不能放弃近在咫尺的古沛之行。据沛父老传说,华佗当年来沛行医,不但到过沛城,也常去乡间,特别是“五里三诸侯”的周田〈旧汉朝功臣周勃故居〉、安国〈王陵故居〉、灌婴寺一带,为农民送药治病。

华佗初害后,沛县人民怀念他,首先在沛县古城南关,建造了华祖阁,尔后凡是他常到过或经过的村镇中,又相继建造了许多华祖庙、华祖阁、华寺等,并在庙阁塑了一些泥像或木像,后来在沛县分布较普通的一些关公庙中都供有华佗的塑像。人们还定期举行庙会纪念华佗,很多人家中还供有华佗的画像或牌位。他们称华佗为“华祖老爷”,并流传着神医华佗的种种传说。至今,在沛县境内华祖阁、华祖庙、华寺、华庄这类村名仍在沿用。

老沛城东隅有一大塘,塘中有岛,岛上有房楼数幢。相传,华佗来沛即寄居于此,又是行医诊病之所。故名“华庄”。据旧沛县志记载:华庄原来西与华祖阁隔岸为邻,东与关公庙隔岸相望,南与歌风台隔水相对,北与城皇庙相接。夏日垂柳依依,莲荷盈盈;春秋季节,碧波荡漾,锦鳞沉浮;冬日池水如镜,鱼伏浅底,甚为幽静。

1956年,沛县人民政府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家,将华庄房整修一新,又架起一座玲珑的小桥通向两岸,并将沛县中门诊部移迁于此。开业典礼之际,全县新老中医、卫生界领导,均到此致贺。清末秀才、老中医李殿杰先生即席作赋。首尾两句为:“欣左沛之中医兮冠盖云集,日日华光兮行开幕典礼。……著物成春兮济活人,此地原有华佗兮何必求和缓而向秦”,赋中还赞美幽雅如画的自然环境和蔚然新起的中医门诊设施。正由于此,1958年中医门诊部扩建就定名为“沛县华佗中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员马堪温先生带领采访小组,专程来沛县访问华庄,并拍摄照片数帧刊载于《中医杂志》。我国著名医史专家陈邦贤先生所著的《中国医学史》上也有有关华庄的记载。

1961年,中央卫生部郭子华副部长来沛视察,曾亲临华佗中医院指导工作,并详细询问了华佗和华庄的传说。当他看到“沛县华佗中医院”的挂牌时,当即提出“华佗就代表中医”,建议把“沛县华佗中医院”改为“沛县华佗医院”。当时的县领导和医院 工作人员者非常赞赏。郭老随即挥毫泼墨,题写了“江苏省沛县华佗医院”九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并以此制版悬挂,医院正式命名,全国很多地方都知道沛县有个华佗医院,远近来诊者接踵而至,华佗医院工作人员,以华佗为榜样,弘扬华佗精神,对病员满腔热忱,对医术精益求精,门诊人数逐年而增,科室和病房相应增加。并创制了以华佗为商标的“华佗风湿酒”和中药丸、散、膏、丹20多种〈该成果由省著名老中医魏以伦所创,曾参展于北京医药展览会获奖并载入史册〉。

“文革”十年浩劫,沛县华佗医院的挂牌被捣碎焚烧,医院更名为“四新中医院”和“沛县中医院”,并数次迁址,作为华佗医院的旧址华庄,也受到破坏,只留下光秃秃的几间房舍。浩劫过去,日月重光,197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沛县中医院恢复原名“沛县华佗医院”。1978年,又在当时县城东南〈今之新老城交汇处〉新建门诊和病房大楼,华佗医院迁入徐沛路45号,床位增至百余张,工作人员增至百余人。

在党的改革开放、振兴中医政策鼓舞下,经过艰苦创业,华佗医院已发展成为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县中医药治疗中心。1985年,国家卫生部黄树则副部长亲笔题写院牌。1993年,被评为市文明中医院。1994年,被江苏省中医管理局定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1995年6月迁入现址——沛城东风路16号。同年8月,又蒙国家卫生部陈敏章部长,题写了“江苏省沛县华佗医院”并勒石于医院门侧。1996年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爱婴医院”荣誉称号。1997年3月经江苏省卫生厅等级医院评审委员会验收定为“二级甲等中医院”。1998年,被卫生部国际抢救中心接纳为网络医院。2010年,2013年分别顺利通过江苏省中医药局对二级甲等中医院的复核评审。2010年,医院在国家中管局对十省二十家县级中医院管理评估中获总分第一名。2011年更名为“沛县中医院”,同年,中共沛县县委批复成立沛县中医院党委,升格为正科级单位。2013年通过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验收。2014被评为徐州市文明单位。

 

华佗在沛县的医疗活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华佗来沛原因

 

华佗生活的年代是东汉末年,当时汉诈将尽,诸侯称雄,国运动荡,疫疠肆行,华佗作为一代名医,自然会凭自己的一技之长,欲拯灾民于水火,救生灵于涂炭,四方奔走,游学行医。据《三国志》记载,华佗曾游学徐土,即今徐州一带,沛县地处苏北徐土境内,距华佗老家亳县不远,又是一代帝王刘邦的故乡。受汉汤沐邑、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加之沛地古迹甚众,地理位置处魏之后方,战争对此地影响较小,当时还相当繁华,华佗欲怀古览胜、行医游学,沛县都是较为合适的落脚地;再则,沛县东临微山路,北揖齐鲁大地,微山湖素有“日出斗金”之说,盛产莲子、芡实、元胡、蒲黄、水蛭等数十种药材,对面微山也是药材遍地,乘舟一日可归。华佗为寻药探宝,也会稽留于沛。总之,不论何种原因,华佗曾不止一次来到沛县,并长期坐下来行医,给沛县人民留下了宝贵的医疗经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千百年来,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华佗在沛县的医疗活动

 

由于华佗生活的年代距今久远,其医疗活动正式史料记载并不多见,除《三国志》、《后汉书》中有限的篇幅外,其余仅见于一些野史演艺或掌故中,但在沛县的民间传说中却较为广泛。沛县城西泗水河旁有一村落,相传曾是华佗寄居行医之处,沛城西北的王陵故居安国村,周勃故里周田村和灌婴寺等皆是他常来常住的地方。华佗治病不分贫富妍蚩,少壮妇孺,皆精心治疗,且妙法横出,其效神速。沛县令苏蒙曾患重症,延医数十,皆谓胃实,咸用硝黄而不效,适逢佗至,按脉闻声写形,仍以硝黄攻之,量达四两之巨,众医骇然,佗坐欢其服,须臾腹痛汗淋,少顷肠鸣腹泻,积滞尽出,半日方舒,米粥调之,数日而愈,或问曰:硝黄何用倍量乎!佗云其令素食肥腻,脂膜丰厚,肠胃可受攻之,量小反不能中,是故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理,众皆叹服。足见华佗识证准确,胆识过人,方获奇效。传沛地一张姓员外,疑有羹匙下咽,百医不效,招贴求治,佗至询其病原,言前日室内阅卷,适仆童送羹一碗,随阅随饮,汤竟不见匙,追问仆童言放碗中,由是疑匙嚥入腹,终日心神不宁,废其寝食。佗云此疾三日可治,遂私问仆童,言送羹路上走急,匙落而碎,惧主人嗔怪,投于沟中,未敢声张,佗令其将碎匙捞出置于罐内,让员外服泻药后,童扶坐于罐上,便后以罐内碎匙示之,员外果愈,此虽系传说,也是见华佗治疗心病的高妙之处。城内有一醉汉摔伤,醉卧当街,华佗与之整骨治伤,反不知所痛。从而悟出了麻醉的道理而创制了麻沸散,还有青趈一药,据说也是华佗在沛采药过程中在一农夫的启示下发现的,与《华佗传》记载:青趈生丰沛朝歌间相符。此外还有一些近乎神话的传说,此不赘述。可以看出,华佗在沛县进行了大量医疗活动,沛县人民也十分尊崇他。因此,可以不夸张的说,沛县是华佗的第二故乡。

 

华佗对后世的影响

 

作为一代名医的华佗,性格清高孤傲,不媚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只为普救芸芸众生,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容,终被曹操所害,但其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风亮节被后人景仰,他高明的医术和有治无类的良好医德为后人怀念。沛县作为华佗的医疗基地,受其影响千年不衰,人们称之为神医华佗,甚至修庙塑身,香火供奉,此类古迹,沛地颇多,沛城东南一隅有一大塘,中有一岛,上有房屋数间,名曰华庄,传即是华佗长期坐堂行医处。城东南五里有村华寺,城南有华祖庙,皆为人们祭祀华佗的地方,乡间也有华祖庙、华祖阁数十处,另有一种为关帝庙中也供奉华佗像。沛城东南十五里,有关帝庙村,东首有庙一座,正堂为关羽,东院即是华佗塑像,此庙文革中被拆除,其余庙宇也荡然无存,但华佗的余爱却千古不灭,华佗在沛县民间一直被当神崇拜,并常有讨方要药的举动,虽有几分愚昧,也有几分虔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没有忘记这位为医学作出巨大贡献的名哲先贤。1956年,沛县人民政府将华庄修缮一新,并将解放初期的中医联合诊所迁至华庄,成为沛县中医门诊部。1957年,在此基础上扩建华佗中医院。195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曾派人来沛考察,搜集了华佗和华庄的传说,并拍了华庄的照片,载于《中医杂志》。1961年,卫生部副部长郭子化来沛视察,提出将沛县华佗中医院更名为沛县华佗医院,指出华佗是中医先辈,华佗就代表中医。并题写了院牌墨幅,此名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沛县华佗医院已有正式职工660人,病床500张,实际开放800张。设有二十多个科室和具有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康复疾病、糖尿病、中医骨伤、肛肠科疾病方面已具有较大优势。华佗虽然逝去近二千年了,他的医德、医风、医术仍被沛县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推崇和借鉴,我们纪念华佗,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医学的精华,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造福人民,还必须把中医传统的良好医德继承下来,摒弃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推动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系沛县中医院原党总支书记)


结识一个人

吴允锋

我一直认为

方向感最强的地方

是位于东风路上的华佗医院

  

那些挂号、取药的人

向医生陈述忧虑的人

接受检查检验的人

那些忍着痛流着血的人

无一不目标明确、路径清晰

 

偌大的医院里

只有一个人站着不动

你看到他时他是雕像

你想起他时

他是一页正在书写的处方

 

没有人号召过

向华佗学习

他用中药帮我们调理生活

用一根针深入人生

用一把刀小心地取出

我们命运里的沉疴

 

即使不在站在风口里

我们也能认出他

即使他不站在那里

我们也能找见他

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我们

在需要的时候

用他的心抚摸我们的心

这中间隔着岁月、时空

 

因此,我也一直认为

最温暖的地方

是位于东风路上的华佗医院



关爱老年人宣传标语

  

  1、关心关爱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2、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3、尊老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敬老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

  4、家和万事兴,敬老要先行。

  5、大力发展老年体育事业,构建幸福和谐家园。

  6、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请尊老爱幼。

  7、我们党的宗旨和人本理念,本质上体现了对老人的敬重和关爱。

  8、以人为本先敬老,子孙后代都说好。

  9、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爱老为美。

  10、时代在变,时间在变,不变的是我们的关怀。

  11、做人先敬老,人人都说好。

  12、重视老龄问题,提高社会意识。

  13、孟母教子千般苦,亚圣报恩成大儒。

  14、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

  15、扎实做好老龄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6、老人善待儿女,儿女报孝老人。共筑家庭和谐,安享天伦之乐。

  17、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我们共同为老人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园。

  18、关心老年人生活,发挥老年人作用。

  19、丰衣足食寿弥高,东风有意映青春。

  20、好好爱护老人吧,总有一天,你我都会老去。

  21、孔孟风,运河情,孝文化,要传承。

  22、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时代风尚。

  23、没有老一辈,就没有新一代;世代传承,血脉相联。

  24、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

  25、弘扬敬老好风气,鞭笞弃老坏作风。

  26、五福呈祥,老人至上。

  27、给老人一份幸福,就是给自己一份快乐。

  28、孝敬老人,孝顺父母,引领社会风俗道德。

  29、当皱纹爬满你的额,手无法抚平,让关爱顺着皱纹,流进眼眶;当童稚写满你的眼,手无法抹去,让关爱在前方,亮成明灯一盏尊老爱幼,人间美德。

  30、老年人的幸福是儿女的光荣。

  31、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32、敬重老人,孝顺父母,是个人素养文明高尚社会公德的重要体现。

  33、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34、品德高尚,孝贤为先;家庭和谐,关爱为基。

  35、尊重老人,孝敬父母,要从个人做起,家庭做起,领导做起。

  36、今天你敬老,明天儿敬你,世代好家风,美名传千里。

  37、倡孝扬善,构建和谐。

  38、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9、敬老人,促和谐,助老人,传文明。

  40、打造温馨和谐家庭,慰籍老人颐养天年。

  41、天空没有星子照耀,她会黯然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

  42、对老人尽一份孝心,给社会添一分和谐。

  43、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精神文明的时代风尚。

  44、用我们的爱心托起老年人幸福的晚年。

  45、敬老助老,从我做起。

  46、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你敬老,明天敬你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47、尊老敬老爱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8、春蚕到死丝方尽,儿女缘何不孝顺。

  49、老人善待儿女,儿女报孝老人共筑家庭和谐,安享天伦之乐。

  50、谁家有老也有小、尊老爱幼不可少。

  51、当官不敬老,不是好领导;当官先敬老,人人都说好。

  52、尽一份孝心,你我做得到。

  53、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

  54、老人要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保持年德俱馨、颐养天年。

  55、对老人尽孝心,给儿女做榜样。

  56、关爱老年人口,弘扬敬老新风。

  57、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

  58、老人安,天下安。

  59、给老年人温暖和亲情,养老敬老爱老助老。

  60、弘扬尊老敬老美德,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61、让老人幸福,促社会和谐。

  62、老人亦应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视野,跟上新形势,做到有所学,有所乐、有所为。

  63、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

  64、以人为本,善待老人。

  65、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66、宽老人心,养老人身,急老人想,报老人恩。

  67、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68、老人安泰,国家昌盛。

  69、对父母不孝,对他人就不可能诚实和厚道。

  70、古有孝贤闵子骞,今天处处有孝贤。


版权所有:沛县中医院  地址:徐州市沛县沛城镇东风中路18号   苏ICP备19067584号-1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302号